“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后,在各方携手推进下,逐步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华宇国信专家表示,“一带一路”中最具战略优势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一带一路”蕴藏商机 ppp模式成重要推动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文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华宇国信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但仅靠财政体系支持难以满足相关资金需求,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又决定其不可能全部由社会资本承担,这就给ppp模式带来了机遇。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ppp项目总计865个,总投资约5029亿美元,涉及油气、电力、安居工程、通信、交通运输、水利和采矿等领域。ppp模式已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中国企业也加快“走出去”步伐。那么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有哪些风险,应当怎样应对?华宇国信专家给出了答案。
参与“一带一路”这些风险不可忽略
据《中国ppp蓝皮书》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投资已接近百亿美元,是同期境外投资总额的12.3%。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新签工程承包额已达967.2亿美元,是同期总额的57.5%。
华宇国信专家表示,世界各国经济的低迷为我国海外ppp项目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基础设施ppp项目工作中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境内风险和境外风险。境内风险如我国国内监管和政策制定部门较多且不统一。企业要面对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国资委、外管局等政府机关,工作和批复流程长、程序复杂,导致ppp项目投资的低效率。而境外投资的主要风险一般是国别、法律变更、经济运行、ppp/bot项目选择、合同观念淡薄等。
华宇国信专家表示,做国际的ppp项目,风险很多。对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风险也较难把握。那么在国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ppp建设过程中,应当如何化解ppp项目风险呢?
化解“一带一路”政治风险 华宇国信专家有妙招
华宇国信专家表示,国家层面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政治风险,其中某些风险可以购买保险,有些风险没有保险可买,只能分担或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准备应急费用。
在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存在不同的政治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谈判签约把风险转移或者降低。如果不能转移,就要看自己有没有控制力;如果控制力不够,就要看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之后再开展相关工作。
在应对风险方面,华宇国信专家表示,要加强与政府、ngo和公众沟通,尤其是要遵守国际惯例,针对不同国家、不同ppp做法,要采用特定的措施去应对特殊的风险。可以要求当地政府为一些关键合同提供担保或支持。对于汇率、可兑换和可汇出风险,需由政府方提供担保。
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要优选国家。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和我国或其他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选择法律和流程相对比较成熟、透明,外汇自由或至少有一定保障,且投资需求大欢迎国际投资的国家。
在项目层面,优先去做“一带一路”框架或两国双边合作框架下的项目。首先是我国政府对对方政府具有影响力,其次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支持此类项目,再次我国国内也有许多支持政策。
华宇国信专家表示,建议企业选择和当地的国营企业合作,获取国际财团融资,投保多边机构保险,并且要了解当地政府准确信息,在有必要的时候还可请独立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调研。
华宇国信所属政信金融服务集团作为国际政信金融深化服务专家,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多地展开合作,利用企业优势,根据当地特色共同开展项目。华宇国信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金融经验,将ppp项目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接,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献智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