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官方平台

 登录    注册  400-6926-158
尊龙凯时app首页 > 政信研究 > 操作实务

未来ppp资产证券化的策略就是ppp reits(下)

发布日期:2017-03-13 11:34:24 来源: 分享:

从资产业态上来看,无论在香港联交所和新加坡联交所进行reits或business trust上市的境内商业物业,还是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中证报价系统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均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写字楼。经营管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特性,使得写字楼成为境内外reits核心的土地类型之一。投资人对写字楼的共识性远远高于其他同等的商业物业,写字楼的后续管理压力会相对较小,特色化会相对弱,标准化程度会相对高,目前国内优质写字楼的净经营回报率在4%左右,同时由于写字楼具有显著的级差地租,因此标的物业适合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

      (2)购物商场,特别是购物中心。在国外,百货商场是reits基础资产里很大的一类组成部分,日本等地的百货商场仍然经营得风生水起。但是在国内, 百货商场受电商的冲击比较大,日益凋零,具有顾客体验价值的购物中心成了一个很核心的内容,购物中心的投资回报率会高于写字楼,不过管理能力的差异导致方差也相对较大。

      (3)公寓。租房文化推动公寓成为国际reits市场上排名靠前的品类。在国内也有酒店、公寓的资产证券化尝试,但是承做层面的压力较大。国内产权公寓领域还没有发展起来,房价高导致产权公寓租售比较低,不过随着公寓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和新兴产权公寓的崛起,相信公寓reits会与长租公寓同步发展。另外,以公租房为代表的机构持有型保障房项目也可以视为公寓的一部分。

      (4)酒店。在国际酒店运营管理上寡头垄断的格局下,从业主角度来看很多酒店的净投资回报率,如果把维修成本折算进去的话,酒店投资回报率相对较差,只有运营非常优质的酒店物业才具备运作reits的财务基础。

       (5)物流与仓储。物流地产属于具有高营运收益率回报特征的资产类型,新加坡具有多个以物流与仓储地产为基础资产的reits产品。而随着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物流与仓储地产也逐渐成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品类。

       (6)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营业性基础设施占据了国际reits市场约9%的比重,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与长期性特征也与reits属性匹配。相信随着国内ppp模式的推进,国内以基础设施的全部或部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的类reits产品也将登陆资本市场。

五、过户型类reits产品的操作

      鉴于过户型类reits的本质是以包含基础物业的项目公司股权进行资产证券化,过户型reits在本质上是一个“资产重组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而纳税筹划和法律尽调则是资产重组的核心环节。这就使得过户型类reits的操作要比一般资产证券化复杂一些,一方面基于运营收入与成本、资本支出轧差的净运营现金流需要很详细的分析、假设与测算,而非基于贷款合同或者购销合同计算获得;另一方面,包含标的物业资产剥离本身就涉及较为复杂的税务(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和法律事务,如交易设计不当可能为投融资双方造成风险以及未来的现在隐患。

       在国内,目前过户型reits产品的第一步就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把一个想做过户型reits的物业,装到一个干净的项目公司里面,同时在此过程中关注重组流程与结构对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务成本的影响。此外,在搭建结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未来项目公司所赚取的运营现金流,即abs投资者的收益获得的实现与抽取,这就要求资本架构搭建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务成本的影响以及工商登记实务细节。

       第二步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相关操作流程和文件制作与传统资产证券化操作类似,在此不展开赘述,不过要重点关注其与传统资产证券化在产品设计环节的差异。由于国内债券市场短久期的普遍性,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的久期偏好,类reits产品通常采取底层基金期限与证券端实际有效久期不同或含权设计,即每年净经营现金流用于分红,若干年后资产处置收入或ipo或再发行所得用于还本的设计方式,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中着重考量资产的潜在处置操作所需要的条款,以及不同的设计模式与底层物业特征、发行人继续涉入程度的相关性,避免将“优质资产”设计成“劣质证券”。

六、抵押型类reits与cmbs的关系

       相对于过户型产品的产品设计简单性(不过户,不需要考虑资产重组和税务筹划问题)和高可复制性,使得抵押型reits在2016年下半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使得资产证券化市场多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抵押型类reits和中国版cmbs到底有什么区别?个人认为,就目前阶段看,两者区别不大。除了等额本息偿还式的cmbs(这种设计的发行规模主要依托于5~7年的现金流折现,因此抵押率较低、融资规模相对小)以外,两者可以理解为基本一样。

       抵押型类reits的操作相对简单,就是说单一信托,单人信托给项目公司做贷款,以未来若干年的租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为了提高评级和降低发行利率,通常引入集团公司做担保。本质而言是将信托贷款的信托受益权做一单资产证券化,实现非标转标并降低发行利率。因为银行如果将为企业做的经营性物业贷转成抵押型类reits或cmbs,在条款和期限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资本是从信用贷款的100%降低至高评级abs投资的20%。

       抵押型类reits(或者说中国版cmbs)与过户型类reits两个产品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对于发行人而言,过户型类reits是资产出售行为,抵押型类reits是债务融资行为;对于投资人而言,过户型类reits是基于资产信用,主体信用更多是以期权设计等方式参与处置或证券回购,抵押型类reits第一还款来源是信托贷款人(项目公司)或担保人的主体信用,抵押品只是增信措施或第二还款来源。

七、投资人可以怎样看产品

       作为投资人,如果去看一单产品的话,其实就看四个方面:第一,它运营收益的稳健性,现金流的稳健性。第二,物业价值的变动。第三,虽然说现在有出表和非出表,但大家还是要关注发行人在里面的增信作用的大小,以及能发挥的作用和这些作用能否实现。第四,交易结构的合理性。

        类reits的风险,首先是标的物业的风险,也就是物业的好坏优劣,以及未来的物业的发展情况;其次是证券的流动性风险;再次是抵押型产品的主体性风险,也就是抵押品能不能变现的风险;然后是评级下降的风险;此外,还有增信措施是否可行的一些风险,以及再投资风险。

        另外,需要关注发行人的情况以及操作类reits的实质需求。具体而言,要从标的资产和主体资信两个角度看上看,是属于哪种组合:主体强物业弱、主体弱物业强、两者都强或者两者都弱。在不同的情况下,适合的交易结构与设计、产品设计都不相同。因为每个产品设计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是reits和资产证券化发债的区别。发债只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主体评级。第二,发行资产的规模。第三,利率。但是reits的产品设计是无法简单拿模板套用的,reits设计基本是反复沟通出来的,因为发行人的需求连自己都不是完全清楚,或者目的与资产属性脱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当投资者可以理解一单产品对于发行人在战略和财务上的价值时,就能更好地识别潜在风险,实现自身与发行人根据各自优势的协同。

八、reits相关业务盈利模式简析

        盈利模式,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还是地产公司或物业持有商,从业务上赚钱的方式,目前来看主要包括这样几种:

(1)对投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投行的资管部门来说,是可以做reits的发行,赚取承销费、期间管理费等,进行正常产品的操作。

(2)投资联动模式。就是按照非标的成本或者按照非标的打折来收资产,收了资产做reits退出,直接赚取资本利额,类似于非标转标的模式。

(3)对房地产公司来说,可以把reits作为房地产退出或者房地产投资的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已经像海外公司一样了,当他们在收购物业的时候,不仅仅是判断它未来的rrr是多少,而且要判断在三年内它能不能做reits退出去,也就是不要占有他的账面资金。能否做reits已经变成了很多海外房地产商收购物业的一个标准,也逐渐变成了国内的保险公司、大型地产投资商越来越关注的标准。

(4)reits可以做资产收购工具。在收购一个标的物业时,除了筹钱或者借钱去购买以外,可以做成reits,然后自己持有权益级,这相当于放了一个低成本杠杆。

(5)ppp reits。如果大家做政府项目时,bt项目现在不好做了,通过发债越来越受限制,ppp也没有太好的退出途径。大家关注一下未来ppp资产证券化的策略就是ppp reits。这模式为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没有出现?因为任何一个资产要做reits的前提,就是要进入运营期,而ppp的概念是2014年底提出来的,一般的建设期基本是两年到三年,试运营期是半年到一年,也就是说2017年下半年开始,部分第一批或者前几批ppp项目就要进入到运营期了。估计在2017年年中左右应该就有第一批ppp的reits就出来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