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17中国ppp投资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以“创新驱动与规范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ppp规范运行与风险管理。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出席本次论坛,针对中国ppp规范与治理相关命题发表重要致辞,并接受相关媒体采访,就我国ppp模式的规范发展及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层的沟通探讨。他表示:ppp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对于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实践及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并结合合理的政策扶持,规范ppp长足发展。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您觉得ppp在供给侧改革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郑新立:ppp在供给侧结构改革里,对改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在供给结构中,个人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都已经处于全面的产能过剩,但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严重的供给不足,原因就是我们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实现其迅速发展,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缺乏市场价值补偿机制,也就是说我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做了贡献,我的投入怎么回报呢?如果没有回报的话,这个投资就是难以持续的。过去长期以来,财政投入财力不足就导致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短缺。十八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一个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这就是实行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也就是ppp模式,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上来,改变供给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
记者:您觉得推行ppp模式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郑新立:公共产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机制使投资有利可图,另外一种产品可能是半盈利性的,还有一种是可能无法取得盈利的,要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ppp投资方式。具体来讲,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投资项目,要对这个项目的投资和回报进行精算,通过精算获得其经济技术指标,测算的结果,比如说投资公共产品,为我们的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和环境做出了多大贡献,通过政策的设置,使投资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既不让它得暴利,也不让投资者亏损。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就能够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产品的建设上来。所以ppp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大批精算师,要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算出来,然后给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所以这种管理方式就和过去市场经济一般商品的管理方式不一样,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能不能把ppp模式搞起来、搞好,关键在于政府是否具有主动精神,是否敢于担当。
记者:您觉得企业在以ppp模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时,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郑新立:特色小镇在习总书记的关心下正在健康有序的发展,特色小镇主要是依托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从而形成一个特色小镇。其核心就是要产城融合,这个小城镇里要有就业的机会,同时还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等设施要配套,环境优美宜居,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到小镇里来,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要推动这件事,提出了“千企千镇”工程,建设美丽特色小镇,去年(2016年)12月12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开行、光大银行、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协会、城镇化促进会在内的六个单位联合发布通知,各地政府和企业如果有建设特色小镇的意向,可以填写相关表格,符合条件的双方可以签订合同,签订合同之后,由银行进行跟踪贷款和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小镇位于城乡结合部,能够带动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吸引农村的劳动力前来就业,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可能是下一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前三十几年主要是重点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带来了一些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下一步通过发展特色小镇,改进中国城市化的结构,使中国新型城市化能够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
记者:目前出现了一些“千镇一面”的状况,您觉得该如何规避这些现象?
郑新立:有一些企业想通过特色小镇捞一笔,这有可能会使特色小镇走偏方向,现在正在纠正这些问题。首先,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企业的进入,如果没有企业的进入,就没有就业机会,盖了很多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的钱也会砸进去,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强调一定要把“提供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另外,如何改变千城一面、东施效颦的状况,主要是在于企业能够参与,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经营业务,通过它的主导产品吸引上下游的企业集聚,能够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特色、新的竞争力。比如浙江,有78个特色小镇,没有一个小镇是相同的,有生产领带的,生产袜子的,生产珍珠的,另外还有互联网小镇、丝绸小镇等,这些小镇各有特色,没有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特色小镇必须要有企业的进入,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这样就能够避免千城一面的情况发生。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ppp模式的同时,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有些政府明股实债,您觉得应该制定怎样的政策来规范政府的这些行为呢?
郑新立:财政部最近发布了87号文,文件中提到:用防止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方式来推行ppp。推行ppp,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不应当提高政府的债务率,解决办法就是从各个方面,根据ppp项目本身性质,它是盈利的、半盈利的、还是没有盈利的,来制定不同的政策。政策的设计,可以用未来的收益与企业投资的回报相结合。比如社会资以产城融合的方式介入开发区的建设案例,它以ppp的方式承包政府的开发区,过去都是由政府设立管委会、招商局,投入大量人力,效率很低,现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企业来做,前期的投入都由企业来完成,由企业来完成招商引资。开发区有了新的企业入驻了,产生了税收,然后用开发区新增的税收来偿还社会资本方的投入,这就把未来的收入和企业的收益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政府既没有风险,也不会增加债务,所以要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前提下,来推行ppp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