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简称“824国常会”)要求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策暖风频吹,“稳”依然是核心,同时“超万亿真金白银”传递出重磅信号:基建仍然是托底下半年经济的关键力量。
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
“824国常会”指出,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1. 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
具体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在今年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发放100亿元。
2. 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
3. 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平台经济发展。
4. 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 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会议强调,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
6. 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真金白银”为基建补充“子弹”
今年以来,尽管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但是,基建发力仍存在明显制约,基建稳增长面临着“资本金不足”和“配套资金跟不上”两大难题。
从上半年各地的财政数据来看,收支缺口偏大现象明显。为了稳住经济大盘,“824国常会”再次给出了“真金白银”。
专项债
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财政部官方消息,截至7月末,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7万亿元,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
“824国常会”指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在新增专项债限额基本发行完毕的基础上,追加了专项债结存限额。
当前,债券供给压力不大、发行成本较低、流动性持续充裕,正是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增加专项债发行的有利时机。业内人士表示,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是维持财政政策力度、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在稳经济政策接续发力的背景下,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政策性金融工具
6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6月30日国常会再提“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出台后,国开行、农发行迅速分别成立2100亿元和900亿元的基础设施基金。截至8月20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已完成全部900亿元资金投放,资金支持项目共500余个,涵盖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国开行基金投放进展同样较快。
“824国常会”提出再增加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预计继续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极大有助于补充基建投资缺口。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更好发挥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发展,保障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伴随多项金融工具在全国多地加速密集落地,后续基建资金较为充裕,将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回升。
多家券商也表示,近期一系列的稳投资政策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通过拉动基建来促进经济回升,政策上将继续发力支持经济恢复,同时也能提振市场信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表示,据测算,上半年基建投资提速对gdp的拉动作用在0.7个百分点左右,成为托底经济的关键力量。下半年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或更高一些的水平,进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速回归正常水平的主力。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项目资本金到位,可以更好保障重点基础设施融资,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8月22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主任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带动贷款投放。
与此同时,“824国常会”特别强调,国务院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这也意味着这一系列政策的执行和落地情况将成为地方工作的重要指标,期待随着一揽子“接续”政策出台、落地,能为现阶段经济回升夯实基础,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持续动能。
小编看国常会:通过国常会的系列操作,以持续助力各地基建投融资的政信金融市场收到强烈利好信号:即地方基建资金充裕,后续建设加速推进,投资收益有保障,这给参与基建投资的机构和个人都投喂了一颗政策“定心丸”。
下一篇: 【干货】一文读懂城投的过去与未来